杭州王先生买了一辆网约车后,一位自称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男子联系上他,并建议王先生今年的车险可以做成组合保险,与大牌保险公司人保合作,保费便宜一半。王先生有点心动,但又将半信半疑,于是咨询了人保客服。令他震惊的是,这位自称与人保公司关系匪浅的业务员根本不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其出具的报价单上中国人民保险的LOGO也是假的。
相比王先生,萧山的货车司机吴先生则上当得更彻底。吴先生支付保费且拿到“保单”后才发现,对方不是保险公司而是统筹公司。他打算申请退款,“业务员”却表明如果执意要退款则需支付20%的手续费。
1、骗局三件套:组合保险、价格便宜、投保方便
组合保险。统筹公司业务员通常冒充大牌保险公司职员,游说车主将车险做成组合保险,交强险由正规保险公司承保,“商业险”则由统筹公司承保或制造双方公司联合承保的假象。他们强调自己卖的就是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并且把报价单、统筹单做成与正规保险公司的保单一致,让人傻傻分不清。
价格便宜。统筹公司报价往往比正规保险公司便宜,而且便宜不止一点点。以上文的王先生为例,其网约车上年出险二次,按营运性质承保,保险公司保费测算近万元,而统筹公司报价仅4220元。价格便宜也是统筹公司能屡屡得逞的利器。
投保方便。保险公司每次投保都会严格审核投保资料,对承保车辆和被保险人的风险也会作相应的评估。但是车辆统筹相对简单得多,只需交钱签合同,甚至都不需要见面,不到半天时间就能完全搞定。这一点对网约车和大货车司机很有吸引力。
2、车辆统筹有风险
相比于传统的保险业务,车辆统筹存在如下风险:
监管存在缺失:“机动车辆统筹单”的出单方多冠以汽车服务公司、交通运输有限公司之名,其设立门槛远低于保险公司。这些机构未依法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也不是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管对象。2022年更是频繁暴雷。
容易发生纠纷:当车辆发生所有权转移时,“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并不能像真正的保险一样随车过户,前文中的李先生要退保被要求支付手续费,此时便产生了“退保”纠纷。
无法及时理赔:“车辆统筹”公司良莠不齐,有些注册资金不足千万,而涉诉案件成千上万件。一旦发生大的交通事故,车主可能无法获赔。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辆保险,保险法律法规对其理赔程序、理赔标准和理赔时效均有规定,发生理赔纠纷时还有投诉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机制。
3、如何避坑
加企业微信验明身份。企业微信是企业员工的官方背书,保险公司职员都乐意分享自己的企业微信,添加好友后能查看业务员所属保险公司的信息。如果对方遮遮掩掩、推三阻四或者无法出示的,大概率是骗子。
不贪小便宜。认清“统筹服务”的本质是行业互助,“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保险,不因一时小利而蒙受更大损失。尤其是网约车和货车司机,投保一时爽,理赔火葬场。
选择正规渠道出单。购买机动车保险时要选择正规的出单渠道,缴费前仔细核对投保单,认清保险公司名称、缴费的对象。切忌只看交强险,不看商业险,商业险是重点,需由具有合法经营车险资格的保险公司售卖。
保单验真。保单生效后,第一时间通过保险公司的公众号、APP、官网或者服务热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