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人保财险官网

【金融月·以案说险四】树立正确消费观 坚决向校园贷说“NO”

[2022.09.08]
        随着各大高校即将开学,大学生们的消费需求高涨,一些不良网贷趁虚而入,对外号称 " 手续简单、利息最低、无需担保 ",让不少童鞋莫名的心动起来如果不注意辨别容易上当受骗,致使个人资产和信誉受损,甚至因恶意催收导致严重后果。湖南人保财险提示广大学生,准确识别不法分子典型套路,远离校园不良网络贷款侵害。

案情回顾

学姐:咦,这不是小林吗?好久不见啦,不过你怎么看上去心事重重的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小林:哎,学姐,快别提了,前段时间,我在实体店看中了一款包包,是有点小贵啦,奈何自己资金不足但十分想入手,正发愁的时候室友向我推荐了一个贷款的APP,她说借钱只要身份证,特别方便,利息也不高,我就在上面贷了钱,用借来的钱拿下了这款包包,可是才短短一个月,我向平台借的1万元,变成了现在的3万,最近开始我每天接到很多催债的电话和短信,还威胁我不还钱就要来学校找麻烦,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学姐:等等,你可能遇到非法的“校园贷了”!你贷款的1万元,现在已经还了多少呢?

小林:啊?什么是“校园贷”呀?我以为贷的不多,利息又低,我还没还款的。

学姐:“校园贷”是指一些不良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和高风险理财,令其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恶性事件,你现在的情况刻不容缓,赶紧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才是关键呀。

小林:谢谢学姐提醒!原来非法“校园贷”这么危险,真是把我害惨了,以后我再也不盲目冲动消费了。

案例分析

“校园贷”具有审核快、到账快、手续简单便捷、高利息、高额逾期费等特点,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扰乱校园秩序,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本案中,小林遇到的就是典型的非法“校园贷”。大学生在消费时,一定要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必要的“消费贷款”时,应挑选有声誉的金融机构进行,对于一些利率较高的信贷产品,一定要提高警惕,否则追悔莫及。

温馨提醒

2021年初,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在此,湖南人保财险温馨提醒广大在校学生理性消费,远离校园贷,发出以下风险提示:

1.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不超期消费、过度消费,不在吃穿用度上盲目攀比。

2.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个人及家庭信息不外泄,不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借给他人使用,妥善保管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不将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告诉他人。

3.借款通过正规途径。如有借款需求,可去银行网点咨询、通过手机银行APP申请或拨打客服热线咨询。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办理助学贷款。

4.诚实守信珍惜信用。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按时足额还款,不恶意透支信用卡,不“以卡养卡”,积累“信用”财富。

5.发生问题理性维权。如果不幸遭遇了诈骗,一定要保持理智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不要“以贷养贷”,更不要采取极端解决方式。要积极保留证据,保持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沟通,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寻求帮助,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