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长大后,年迈的父母轻易就相信了他人的“甜言蜜语”。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为老年人见多识广,对事情的分析判断经验充足,不容易被表象所蒙蔽。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却往往是诈骗分子主要的行骗对象,他们一旦上当,遭受的往往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以老年人未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手段一致在不断的演变。骗子的手法林林总总,针对老年人反应较为迟钝、容易轻信对方、封建迷信思想重、或贪心或滥发善心等弱点,片区财物。如何让老年人在遇到违反常识的陷阱面前有一个清醒状态,值得大众关注。
【免费医疗老专家特效药品把口夸】
76岁的陈大爷根据接头传单,来到某场地参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免费体检”。经单独会诊,“专家”推荐了一种价格高昂的降血脂“特效药”,声称此药专供国家领导人。陈大爷遂花大笔钱购买了该药。服用后却没有任何疗效,才知道是上当受骗了。
【虚假“便民”常出现放松警惕就中招】
于大妈家突然来了两位自称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用户同意安装“防泄漏报警器”,于大妈热情的两人请进们,两人将一个白色小盒子安装到厨房后向于大妈索要了350元“安装费”,但没开具发票。后于大妈打燃气公司电话确认,却被告知没有此事。
为什么老人容易受欺诈?
1.年纪越大越倾向于相信别人
2.物质、健康需求增大
3.与亲人缺乏沟通、联系
4.诈骗的形式越来越专业化
面对骗子的无孔不入,老年人该如何防范?
1、要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的文章和节目,社区内公示栏、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从别人的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使自己变得理智和聪明一些。
2、要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的文章和节目,社区内公示栏、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从别人的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使自己变得理智和聪明一些。
3、凡事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找老伴,或找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收拾。
4、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5、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花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