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更是我国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实践,目前正在一些城市开展试点。但是,政府主导的长护险试点仅有3年时间,保障覆盖面仍然较小,还需要商业保险机构在这项保障承办中“起作用”“担重任”。
开展长护险实践工作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长护险的经办服务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保险精算等技术优势,这些优势能够弥补政府作用的有限性和不足。人保财险主动承担起长护险全流程的经办服务工作,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参与调研我国各地区护理需求现状,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体系。
在参与长护险的经办服务过程中,中国人保财险协助政府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工作:一是协助设计长护险实施方案。根据部分地区医保管理部门的要求,人保财险协助开展对人群结构、护理需求、服务供给等调研工作,配合主管部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从覆盖人群、筹资标准、保障人群、待遇水平等维度进行数据测算,协助拟定当地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制定长护险配套管理制度。在承办部分项目的过程中,人保财险根据政府主管部门要求,主动对接第三方科研机构(如复旦大学等),研究制定了《长期护理保险基本服务包》《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标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质量标准》《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标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办法》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体系。
三是协助制定长护险相关规范。中国人保财险参考国际成熟评估工具,根据国内护理需求现状,结合失能人员基本情况,协助部分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失能评估标准。同时,根据医疗、养老领域的护理、照护标准,协同专业研究机构,制定标准的护理服务项目及规范,供部分试点项目参考使用。
四是协助开发或免费提供长期护理保险所需的各类信息系统。围绕长期护理保险运行需要,建成了长期护理保险管理系统(相当于基本医保经办系统)、定点护理机构运营管理云平台(相当于以云的方式部署的医院 HIS系统)、聚合社会护理服务资源的“优护”平台、适合居家上门护理服务的移动端 APP等一体化综合信息技术平台,在部分试点项目上线使用。
探索创新经办模式
长护险何以持续、健康发展?经办理念、经办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至关重要,中国人保财险也在不断探索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并在长护险的经办工作中选择部分项目开展附加服务,创新经办模式。
一是提供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长期失能、失智人员部分伴随有慢性疾病,希望得到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针对此类情况,人保财险从控制疾病发展、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减少基金支出的目标出发,建立了一套“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慢性病管理监控体系,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二是发挥财险公司优势,提供整体保险保障。为确保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解决相伴而行的其他风险,主要包括:因护理机构管理不善或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责任问题、康复器械和护理用具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等,中国人保财险发挥财险公司经营范围广、产品体系健全等优势,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方案,例如:定点护理机构和人员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老年人意外险、失能评估人员意外伤害保险、护理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组合性保险服务,为试点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是开展养老护理产业投资。中国人保财险依托集团旗下专业投资板块,围绕长期护理保险涉及的产业链投资机会,配合试点工作开展,积极参与各地优质项目的投资,深度参与养老、护理产业的发展,增加护理服务供给。
据悉,自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中国人保财险累计承办了成都、苏州、重庆、烟台等31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服务人群超过1500万人次。
满足更多失能、失智人员的护理需求,靠政府的一己之力仅能服务一小部分人群,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商业保险机构承办长护险工作、发展商业性长护险产品还需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度文件中明确各地长期护理保险的承办工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并进一步推进相关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当然,唯有降低商业保险机构的经办成本才能吸引更多险企参与,专项的税费减免政策制定出台可以为保险机构带来实在的利好。
(内容来源: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