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第四年着重强调扶贫、脱贫,并提出精准扶贫目标:“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对此,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党委书记、总裁林智勇指出,“近些年来,公司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典型。”
2016年7月15日,人保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签署《保险扶贫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保险与扶贫相结合,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职能,保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
人保财险迅速落实协议精神,第一时间推动、响应,各省级分公司积极与各省扶贫办对接,深度参与地方脱贫攻坚方案制定,为全面推进保险扶贫和农村保险发展再上新台阶打下基础。
机制先行 绘制扶贫路线规划图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领军企业,人保财险在扶贫攻坚战中一直处于行业排头兵和主渠道的地位,不仅构建起保险扶贫、公益扶贫、定点扶贫相结合的助推扶贫攻坚体制机制,而且在河北、宁夏、广西、安徽、湖南等地开发报备了近40款扶贫保险,加大农险产品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全面贯彻落实“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精神。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建立与国家脱贫攻坚相适应的保险服务体制机制,人保财险于2017年2月在总、省两级公司设立保险扶贫事业部,与农村保险事业部合署办公,从而人保财险也称为行业中首先个率先设立扶贫工作专职部门的保险公司。
至此,人保财险的机制已与国家配套同行。在此之前,人保财险的扶贫机制已经逐渐完善。2016年8月30日,人保财险率先成立了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林智勇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总裁王德地担任副组长并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村保险事业部。不仅如此,人保财险还已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脱贫攻坚体系,各省、市、县三级机构均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辖内保险扶贫工作。这与国务院扶贫办提出“形成一个机制、引领一个行业、建立一个奖惩、抓好一个跟踪”的整体思路一脉相承。
有效的机制决定了扶贫攻坚的成果。在科学的机制之下,人保财险已确定好总体目标,绘制好发展规划图:到2018年底,在中西部2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基本建成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相适应的保险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保险扶贫覆盖面明显提升,形成并推广一批保险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为核心,全面复制推广“财政扶持撬动+保险融资带动+保险保障全面”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实现贫困地区保险服务到村到户、贫困人口“愿保尽保”,保险渗透率和服务覆盖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得到现代保险全方位保障。
典型先行 勾勒人保扶贫模式
长期以来的重视和政策、资金扶持,使得人保财险成功塑造了一批扶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的2017年第一季度“保险扶贫先锋榜”评选活动中,人保财险拔得头筹,共有6个优秀案例上榜。包括:河北阜平“政融保”金融精准扶贫项目、广西百色精准扶贫“一揽子保险计划”、江西会昌农村贫困人口“一站式”服务、四川凉山惠农保、云南龙陵黄山羊和石斛特色产业保险、云南姚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上榜案例充分体现了人保财险保险扶贫主力军作用。
人保财险借助保险资金的优势,创造性的与阜平县政府共建“联办共保”机制,共同推出了“政融保”金融扶贫项目,建立了“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的新模式,实现了见保即贷、保贷联动,为县内农户提供了更为便捷低价的资金保障支持。
这个项目开创了“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阜平模式开创了保险资金直接用于支农融资的先河,为帮助农民规避风险,推行灾害险、产品质量安全险和成本价格损失险全覆盖。其中,根据本县农业产业特色,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成本价格损失保险,专门保护肉牛、肉羊、核桃、大枣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农产品成本价格损失险为全国首创。其中,保费由政府承担60%,农户承担40%,政府和保险公司保费5:5分成、理赔5:5分担,核查定损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实施,赔付率为95%。
河北阜平“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模式得到了一致认可,并将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将在全省61贫困县复制推广。
河北阜平模式仅为人保财险进行金融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之一,如何从“输血”到“造血”,人保财险进行了长足的探索。人保财险是经保监会批准、可用保险资金开展支农支小融资业务时试点的险资企业。截至目前,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创新,累计放款近5000万元。公司副总裁王德地表示,人保财险致力于从产业扶贫特惠保险、医疗救助保险、投融资合作等方面,创新金融扶贫方式,致力于探索保险精准扶贫脱贫新路径,变“输血”为“造血”,从“造血”到“养血”,全面开创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新局面。
深化“三农” 撑起扶贫攻坚保护伞
扶贫攻坚是一项多元化的综合工程,需要从农业保险、涉农保险、民生保险、巨灾保险、大病保险、保证保险、支农融资等方面协调集中发力。其中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领域,“三农”直接决定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功。为此,深耕农业保险领域的人保财险一直寻求“三农”的继续突破。
人保财险开办农业保险的历史悠长,在国内农险市场的份额始终保持在50%以上。在“三农”的发展上,人保财险一直坚持上下联动。自上统一部署农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三农”保险发展委员会,专门设立5-10亿元的“三农”保险发展基金;从下设“一号工程”指挥部,加强农村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了保险服务农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加大农险产品供给侧改革,人保财险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加强开发有脱贫特色的产品开发,将保障范围由灾害风险扩展到市场风险。2016年,人保财险突破种子生产保险技术复杂、风险集中的难题,率先与全国种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农作物制种生产保险、种企无忧全流程组合保险、融资保障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以制种保险为重点,配套开展财产险、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组合保险,共同推动合作银行积极向制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并实行融资保险,形成“保险护航—信贷支持—产业化发展—合作共赢—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针对不同的农业特点,人保财险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创新和风险保障。在云南,人保财险为烟草产业链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障;在在被喻为“台风走廊”的海南省,实现海南橡胶集团橡胶树保险统保。为突破传统农业保险的困境,人保财险积极探索承保方式创新,进一步开展气象指数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合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业务试点,推动业务从“保成本”向“保价值”转变。
自开办农业保险以来,人保财险已经覆盖了农、林、牧、渔各个方面,对稳定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人保财险将精准扶贫落实到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上,从2007年到2016年底的10年间,人保财险为10.47亿户的农户提供了5.29万亿的农业风险保障。未来,人保财险将将通过“三农”保险继续深化撑起扶贫攻坚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