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入选名单公示完毕,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报送的《遥感技术应用案例》成功入选普惠金融领域典型案例。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梳理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所做的重要评选,目的是指导和帮助地方、企业开拓思路,务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将先进的实践案例和经验转化为转型动力。
活动围绕“互联网+”创业创新、普惠金融等11个领域,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中国“互联网+”行动最佳实践案例。经过中保协征集选送、“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评选、入选名单公示等多环节评审,人保财险报送的《遥感技术应用案例》从众多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跻身百佳之列。
近年来,在国家“互联网+”战略指引下,人保财险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通过制定创新管理办法,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建立创新管理流程,培养人人创新文化等举措,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多项创新成果。同时,人保财险将创新融入“风雨同行、至爱至诚”的核心价值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紧抓国产卫星产业化契机,通过与国内外顶尖专业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加强互联网和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从技术研发、数据获取、产品生产、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打通整个保险遥感产业链,研制了基于北斗导航的双模移动查勘终端和无人机硬件平台,在全国25个省配置了56台无人机,建立了一支170人的无人机操控队伍,打造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服务体系,形成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新模式,逐步打造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保险生态圈。
通过引入互联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移动查勘技术,可实现保险标的空间化,为承保和理赔工作提供空间数据和分析管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理赔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难题,充分发挥保险支农惠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保险的风险管理水平,在雅安地震、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大灾处置中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了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职能。
案例1:4.20四川大地震
在四川芦山4.20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投入了“中国人保号”无人机,及时获取了重灾区的道路塌方分布、倒塌损毁的房屋分布和灾民转移安置情况等灾情信息,特别是人力难以到达区域的灾情信息。一方面,将遥感影像共享给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等部门,为救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提升理赔效率和准确率,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促进灾区社会稳定。这是中国保险业第一次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灾害理赔工作,也是本次地震保险业唯一一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查勘的保险公司。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保险报、凤凰网等几十家媒体对中国人保财险在4.20芦山大地震中将无人机应用于支持救灾救助和快速理赔进行了专题报道,肯定了中国人保财险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中国人保财险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救灾救助的良好企业形象。
案例2:8.12天津港爆炸事故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国人保财险迅速组织了两支航拍队伍,于12小时内到达现场待命。在获得允许进入后,深入爆炸核心区完成了核心区的全覆盖航拍和承保标的的近距离旋翼航拍。同时,获取了爆炸区域灾前灾后的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包括高分二号、资源三号、SPOT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并基于保险遥感支撑平台自动检测了灾前灾后影像变化,从时间上重现爆炸事故发生和变化过程,从空间上确定爆炸区域总体受损情况,为快速理赔提供了数据支撑,更好地支持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