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四环中路奥运大厦的大厅一面墙壁上,悬挂着所有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的名称和LOGO,其中,中国人保财险的徽标颇为醒目。
面对规模巨大的奥运盛会,保险能做的到底有多少呢?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万众瞩目。奥运筹备进入最后备战,引发北京市民深情投入。蓝天白云下, 2008奥运会“水立方”、“鸟巢”建筑恢宏壮观
保险方案已于2006年底拟定
周旺成出任北京奥组委财务部财务风险管理处处长之前,在国家体育总局工作。“奥运会引入保险机制,是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赛事主办方必须通过保险方式规避风险。更早些年前,中国承办的国际性赛事,由政府承担无限责任。这是一个进步。”
据周旺成介绍,北京奥组委从2001年12月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奥运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有专门的总体策划部负责风险管理事项,并将风险管理的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个具体部门,其中,奥运保险的主管部门就在财务部。因为奥组委签署的上千份合同中,皆必须含有保险保障内容。
人员、机构、职能明确,奥运保险的工作一开始就比较顺利,参照国际惯例,聘请达信保险经纪公司和中体保险经纪公司作为北京奥组委的保险顾问,并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保险产品,后者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保险合作伙伴。
在这一基础上,北京奥组委对明年奥运会前后的所有风险作了全面、具体、详细的评估,并制定了尽可能完备的奥运保险方案。
“总体保险计划已经于2006年底拟定。”周旺成说,“这一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保险顾问、保险合作伙伴、保险专家等等所有人努力工作的成果。”他特别提到,中国人保财险有专门人员配合北京奥组委工作,与奥组委的沟通密切:“我们对人保的工作很满意,对人保也很放心。”
保险不是唯一方案
在总体保险计划中,分为责任险、财产险、意外险和车险4大部分。对于公众较为关注的赛事取消的风险,周旺成透露,暂不考虑以保险方式解决。
赛事经营损失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故造成部分或全部赛事推迟、中断、延迟或取消的风险,一般来讲,这是奥运会经营者最大的风险。周介绍,最初,北京奥组委曾经考虑过通过保险手段转移这部分风险,并和顾问公司、保险公司一起联合设立了课题组,前后历时近两年,对奥运会期间的天气、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等可能导致赛事取消的风险作了整体评估后,决定不考虑以保险方式来转移这部分风险:“保险是分散风险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案,根据对中国近10年来天气情况的分析,出现天气异常,导致比赛不能进行的概率很低,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奥组委可以考虑自留这部分风险。既然是商业手段,就要考虑风险的概率和投保成本的核算。”
“恐怖袭击在中国内地境内发生的概率也接近于零。”财务风险管理处的项目专家赵旭如此强调,他来自于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
除了天气因素,恐怖袭击也是导致赛事取消的因素之一,赵旭分析,全球的恐怖袭击主要集中在国际上某些区域,中国是低风险地区。即便如此,北京奥组委在整个奥运会期间制定了严密的安保计划,并在责任保险单中对于恐怖袭击进行了考虑。
据赵旭介绍,从悉尼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赛事经营损失风险都没有以保险手段解决,国际市场能够就此风险提供的再保险的能力也是“杯水车薪”。
据周旺成透露,虽然赛事取消的概率很低,一旦发生,北京奥组委会采取公告方式告知公众:“对于已购票的观众,退票。”
运动员安全实现多渠道保障
不久前,运动员刘翔的教练向媒体诉苦,要为的两条腿投保,但苦于找不到承保的保险公司。
运动员在赛事期间的运动意外事故,是历届奥运会组织者所重点关注的。2008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在奥运保险的总体保险计划中,对于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国际裁判、国内裁判等在赛事期间及运动场上的意外事故都有涉及,包括责任险和人身险。
另外,周旺成介绍,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则,原则上,要求参赛运动员前往中国参加北京2008奥运会之前,在本国、本地区投保合理的个人健康保险。中国政府和北京奥组委承诺为所有运动员、随队外籍官员、裁判、国际奥组委官员等提供免费医疗保障。对于可能出现的运动员伤残、死亡等极端案例,北京奥组委将考虑通过保险机制实现财务转移,必要时,并不排除财政机制。他透露,运动员人身意外伤害的保险保障详细方案将于近期成形,保额设计上,周旺成说:“我们会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的种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相对合理的标准确定,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
2001年,我国优秀运动员桑兰在美国友好运动会受伤,美国友好运动会为她支付了1000万美元。那么,刘翔的两条腿、姚明的两只手,又能如何界定其投保价值呢?其风险概率又要如何计算呢?奥运保险项目专家赵旭说,针对运动员意外伤害的高额保障,中国人保财险正在考虑引进国外同行的经验。据他了解,该公司不久前和劳合社商谈过国际分保问题。
全社会保险意识 有待提升
对中国政府、北京奥组委、中国保险业,2008年奥运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奥运会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需求方存在严重不足。”北京奥组委财务部财务风险管理处副处长张大恒如此强调。
张大恒和周旺成一样,对保险合作伙伴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一般来说,奥组委有保险需求,保险企业基本都能满足。但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出在需求方,张大恒说:“奥运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北京奥组委要和上千家企业签署种种合同,这些合同其实都涉及到风险转移,有某一类集中风险要转移的,有整体层面的风险转移,但国内企业对于通过商业保险形式转移风险普遍不积极。”
周旺成举实例,在北京奥组委的合作方中,有一批涉外宾馆、饭店,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要求,这些宾馆、饭店必须投保公众责任险,在考察这些企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已经投保的企业很少,即使投保,保额很低,远远不能达到北京奥组委的要求。
“整个社会的保险意识还很弱,国内外保险差异也比较大。从某种角度看,我们也是保险的宣传者,期待通过2008奥运会也能提升中国民众的保险意识。”周旺成很恳切也很真诚地说。
中国保险报 张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