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推力和消费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低碳环保的新能源车成为汽车市场的新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作为代步工具。经行业专家评估分析,新能源车有别于传统燃油车的风险特征,因驾驶速度快导致的碰擦追尾事故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下面这个案例可以了解一下。
【案件详情】
2024年7月某日的傍晚,无锡市新吴区机场快速路,一辆比亚迪纯电动轿车在减速行驶时与一辆特斯拉纯电动轿车发生追尾事故,追尾车主认为前车刹车灯未亮无警示导致其追尾,被追尾车主认为后车行驶速度快刹车不及时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双方各执一词均不认为本车有责任,无法自行协商认定责任。报警后交警经过事故调查判定后车比亚迪车辆负事故全部责任。比亚迪车主向保险公司报案后核定此次事故双方车辆损失共计17010元。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双方纠纷主要为是否亮灯警示与高速中刹车及时性问题。事故发生后经调查该路段属于高架快速路段,当时前车时速65码、后车时速75码属于正常车速,比亚迪车主陈述的前车刹车灯未亮因行车记录仪问题未能有效取证。该事故定责的主要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本案件前后车辆在同一车道上正常行驶,因此后车负事故全部责任。
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等方面较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区别,且出险频度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究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噪音小是新能源车的一大优点,但同时也造成一些交通隐患。回驶员可能因为隔音效果好而错过道路紧急情况的提示,而行人或者其它机动车也可能忽略正在启动或低速行驶的电动汽车,从而引发安全风险。
(二)新能源车常被诟病的问题,在动能回收模式下,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刹车灯不会亮起,这容易使后车发生误判,增加追尾事故发生的概率。据专家测评,在不同车款上的实现逻辑不完全一致。
(三)驾驶速度比预期快,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动力输出,这意味着驾驶员常常会发现自己比预期的速度更快,尤其是豪华和SUV车型,这就是有些驾驶员喜欢所谓的“推背感”。
(四)新能源各个厂家对于动能回收强度的设置各有不同,在不同路况下动能回收的强度时大时小,驾驶员无法准确预判松开踏板后车辆刹车的强度,尤其是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动能回收的减速效果往往不够,驾驶员由于驾驶习惯,容易延迟踩下刹车踏板,从而降低了行驶安全性。
(五)新能源车主以年轻群体为主,驾驶经验相对缺乏。对经销商和用户的一项深度调研发现,新能源车主中20-30岁青年群体占比近两年来快速增加,20岁以下的车主也开始出现,且越来越多的家庭同时拥有至少一辆传统燃油车,他们往往把新能源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供驾驶经验相对较少的家庭成员使用。
【温馨提示】
驾驶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不要过于频繁的脚踩电门,容易导致汽车的电流过大。同时要时刻注意周边路况,切勿抱有凭经验、麻弊大意的思想,要提前预判风险,及时操作制动系统,尤其是人多的狭窄路段,格外需要注意路边行人,确保行车安全。